“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很多人認識福鼎,是從白茶開始的。 這里是中國白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白茶產量占全國60%以上,年產值超過百億元。在福鼎當地60萬人口中,大概有三分之二從事與白茶相關的工作,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茶城”。 “茶城”遍布茶農、茶青經紀人、品牌茶企,當地流傳著不少個體、企業靠白茶改變命運、創造財富傳奇的故事。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福鼎不僅是茶城,也是一座數字化小城。 一個例子是,福鼎累計有超過4萬小微經營者和農戶使用網商銀行提供的數字貸款,是福建省內,小微數字金融最活躍的縣域。 但30年前,提到福鼎,不少人的第一印象還是“窮”。福鼎所在的寧德曾經是全國連片貧困地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福鼎還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當地人為了謀生,紛紛外出外出經商、打工。 從國家級貧困縣到中國“茶城”,再到數字金融排頭兵。創新的基因,為福鼎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數字金融排頭兵的初心:解決錢從哪來 福鼎白茶歷史源遠流長,曾作為高端茶葉出口歐美,還受到皇室的青睞。可與海外市場的熱捧不同,當時在國內,人們對白茶了解不多,甚至有些福鼎當地人都不知道家門口藏著致富的寶貝。 為了推動白茶產業的發展,當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09年,福鼎成為了中國茶葉十強縣,福鼎白茶頻繁在市場上亮相。隨著白茶在中國茶界脫穎而出,更多人加入了福鼎白茶創業大潮,希望靠白茶改變生活和命運。 白茶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資金難題:一是人工成本波動大,一到采茶旺季,人工成本飆升,資金周轉壓力大;二是建倉庫儲存白茶需要大額前期投入,因為福鼎白茶存放時間越久越好,價格就越貴;三是季節性資金需求大。在白茶產業流通端,負責篩選和收購的茶青經紀人,要根據當年產量及品質情況采購新茶,與農戶通過現款結貨結算,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儲備。 2013年起,國務院、農業農村部自連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發展普惠金融、創新金融產品,推動新技術、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應用和推廣。福鼎主動融入寧德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 出身茶農世家的黃兆明成為了受益者。經營茶場7年的他,一直都被現金流問題困擾。清明前后是采茶旺季,對采茶工人數的需求逐年增加,但是招工卻一年比一年難。“采茶旺季大家都在搶工人。一個采茶工,算上包吃包住等費用,每天要花120—130元。用工成本飆升。” 茶葉的倉儲成本也很高。茶葉的存儲對溫度、水分、氧氣和光線有極高的要求,若貯存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影響茶葉品質,導致茶葉變質、陳化等。“如果倉儲出了問題,茶葉終究存了一堆寂寞”。 黃兆明打算找人合作,自建茶葉倉庫。然而自建倉庫的前期投入巨大,單裝修可能得上千萬元。這還不夠,建好倉儲之后,溫濕度控制費用也得花錢,電費也是不小的支出,成本太重了。 無論是應對人工成本飆升,還是建倉的資金缺口,都需要迅速解決錢的問題。黃兆明是個急性子的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別拖拉。”可是往常從鎮上的銀行申請貸款,申請流程復雜,審批時間長,有時候授信額度都出來了,錢卻遲遲沒有到賬。 2019年4月,福鼎市政府為了解決“黃兆明們”的難處,決定引入互聯網銀行,開始和網商銀行開展縣域數字普惠金融合作,通過數據化風控模式,把農村的交易、物流、支付等信息形成信用資產,讓農村用戶有了更精準的數字畫像以及更高的數字信貸額度。 一部手機就是一個網點,農戶借錢不難了,通過手機就能操作,完成借錢,靈活方便。 黃兆明第一次接觸網商銀行時,發現只需在線上實時申請, 很快就收到了貸款 “當時這2萬元真是一場及時雨,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有了資金的支持,茶葉生意越發順風順水,如今的黃兆明已是網商銀行的老用戶,“現在貸款額度已經提高到了50萬元” ,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他希望做大生意。 有了數字金融的支持,越來越多像黃兆明一樣的茶農的生意按下“加速鍵”,福鼎的白茶產業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2021年,福鼎市茶產業綜合總產值137.26億元。如今,全市60多萬人口中約有38萬人涉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超過一半來自茶葉。 守正創新,走在各條數字化前沿道路 福鼎數字金融模式成功的背后,離不開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 首先是政府因地制宜,推動核心產業的創新發展。福鼎地處福建和浙江的交界處,山多地少,耕地面積不多,農業基礎薄弱。 福鼎市將白茶作為特色優勢產業,推廣白茶。當地重視白茶產業,市委直接成立了茶產業發展中心、茶產業協會、茶文化研究中心,出臺了系列政策,推動白茶在全國發展。福鼎白茶占當地農業總產值的2/3。當地圍繞金融服務縣域實體經濟的落腳點,推動金融服務助力白茶產業發展。 其次,政府數字化程度高,實現高度數字化管理。 2021年,福鼎在國內首創上線了白茶大數據溯源平臺,建立全市茶園茶企大數據庫,設計防偽追溯管理系統。平臺將村、戶、人、茶企都納入數字化管理,沉淀了2859家茶企,備案茶青經紀人4129個,茶農77799戶。 通過系統,當地能夠對全市茶青采摘、交易及茶葉生產、銷售全流程進行監管,每一片茶葉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這種數字化管理,讓政府與銀行合作解決小微企業和農戶貸款難問題上,有了更扎實的基礎,使得銀行建立專屬風控模型時,更具依據。 不僅如此,福鼎白茶產業也在快速數字化。當地推動產業擁抱互聯網,探尋“互聯網+正宗原產地”的新模式,讓消費者在網上就能找到正宗原產地福鼎白茶店鋪信息;引導企業入駐電商平臺,開展“市長、鄉鎮長直播帶貨”“福鼎白茶文化周專場直播”活動。 2021年,福鼎市名列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第四位。 百強縣榜單是基于各縣在阿里巴巴線上銷售數據、縣域數字普惠金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數字鄉村試點、產業強鎮、數字農業試點、農業主產區等因素綜合評價后形成。 福鼎已走在產業數字化發展前列。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分析認為,在我國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逐年攀升的大背景下,如果要進一步助農增收,就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讓數字化不斷從餐桌延伸到土地,數據要成為農業增產增收的“新化肥”。 隨著產業的數字化,未來,除了白茶產業,數字信貸服務可以應用于福鼎更多其他產業,例如黃梔子、四季柚以及鱸魚、大黃魚、壇紫菜等海洋產品上,并助力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此外,福鼎推出茶旅融合,通過數字化,連接二三產業的發展模式,將白茶產業打造為旅游發展的“助推器”。 在白茶之城的大地上,關于堅守和創新,財富和夢想的新故事,正在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