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閩江口北岸、與馬祖列島一衣帶水的連江縣,是福建省重要的水產大縣,位居全國縣級水產產量第二、全省縣級水產產量第一,是著名的“鮑魚之鄉”、“海帶之鄉”。近年來,通過盤活山海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奏響了一首鄉村振興的“山海協作曲”。 雖已入秋,但火辣辣的太陽依然熱力四射。9月3日,由會長潘征帶隊的福建省鄉村振興服務團一行來到連江縣,走漁村、進工廠、訪碼頭,與當地領導和村干部共話發展,為寫好山海文章出謀獻策。 ![]() 浦口鎮的中麻村地處敖江入海口北岸,是黃岐半島、可門開發區的山海門戶。村域內耕地有600多畝,林地4700多畝,灘涂5000多畝,蝦塘養殖400畝,擁有“中麻紫菜”和“中麻蟶干”等特色品牌,是有名的紫菜之鄉、長壽之鄉,現在是鄉村振興的省級試點村、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近年來中麻村大力發展近郊濱海旅游產業,引進休閑農業和漁業項目,年接待游客達到l.5萬多人次。 ![]() 安凱鎮的同心村主要從事鮑魚、海蠣、海帶等養殖產業,是一個依山傍海、以海為田、風景獨特的沿海漁村,是全國“文明村”、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鄉村振興市級試點村。近年來,同心村依托“村統一規劃,社專業運作,戶分散經營”模式,培育出皺紋盤鮑、綠雜鮑、黃金鮑等多個鮑魚品種,并實施“異地養殖”,鮑魚年產量約1500多噸,年產值達到1.45億元。近年來,這個村將臟亂的廢棄養殖場改造成鮑魚文化廣場,依托海岸線沙灘、巖石奇觀等資源建設觀海平臺、沿海慢步道、夜景燈光,打造了一個別具風格的特色漁村。 ![]() 筱埕鎮定海村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海岸線有10多公里,海域面積約130平方公里,島嶼36個,是連江縣的天然良港”和重要漁村。村內漁業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被稱為“丁香魚王國”、“石斑魚娘家”。2020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到5.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元。2019年5月,“振漁一號”智慧化深遠海養殖平臺在定海村正式投入使用,開啟了連江縣漁業生產由傳統的人工養殖模式向機械化養殖模式的轉變。 ![]() 連江縣委書記陳勁松說,連江縣山海兼備,既有山的資源,也有海的優勢,有著打造“五大振興”的獨特優勢。下一步,連江縣將按照“‘一核引領、四輪驅動’發展布局,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奮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堅強北翼”的總思路推進連江縣鄉村產業鄉村振興。通過強化鄉村振興產業支撐,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管好用好農村各類資源資產,因地制宜發展漁業以及 茶、果、蔬、林下經濟等特色農業產業。通過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好海洋這個最具潛力、最具特色的優勢,主動對接落實“海上福建”“海上福州”行動方案,以產業振興為重點,提升現代漁業和農業水平,通過推動特色產業的規模化和全產業鏈發展,做強做大優勢漁業和優勢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