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就聽說家鄉寧化縣治平畬族鄉雞公崠新建了一個風力發電場,總想到那里一睹芳容,開開眼界。可礙于雜事纏身未能成行,直至今年稻果飄香的深秋時節,我和幾位朋友一起欣然撲進了風電場的懷抱,才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愿望。 生態獨特建風電 汽車出寧化縣城,往南面公路疾馳,約一小時便到了治平畬族鄉。高峰村的賴邦譽支部書記早就在等候,由他帶領我們去登雞公崠(海拔1390米)。汽車在盤山公路上緩緩前行,撲進我們眼簾的是莽莽青山、蔥蔥樹木……好一幅秋日畬鄉山景圖。 談笑中汽車在雞公崠的山腳下停了下來。賴支書對我們說:“我們走走山路,領略一下這里的生態美景。”我們跟著他踏上了彎彎曲曲的山徑,沿著山谷徐徐前行。環顧四周,毛竹滿山、古樹森森;聆聽山谷,泉水叮咚、小鳥啁啾。 愜意間,我和賴支書攀談了起來。我問他:“風電場為何會選擇高峰村的雞公崠呢?”他微笑地對我說:“我們治平畬族鄉是寧化最邊遠分散的高山鄉,寧化縣最高峰雞公崠就落在我們高峰村境內。正因了這里山高風大、生態環境好,加之典型的貧困村。因此,華電福建公司就選擇了雞公崠建立風電場。這個‘能源+扶貧’的項目總投資4.2億元,設計總裝機容量48兆瓦,安裝24臺風電機組,年發電量近‘億’度,年節約標煤3.6萬噸”。 ![]() 風電長廊景觀美 山風陣陣,我們好不容易登上山巔。 一根根潔白高大的巨大風機挺拔屹立在山頭,藍天白云下,長長的葉片迎風緩緩轉動,恰似給身著“鳳凰裝”的畬鄉姑娘佩上丁當作響的銀飾,顯得更加嫵媚迷人。站在云海風車觀景臺上鳥瞰四周,青山巍峨、云海壯闊、風機挺立。 賴支書說:“風力發電機就是通過風力推動葉輪旋轉,再通過傳動系統增速來達到發電機的轉速后來驅動發電機發電,有效的將風能轉化成電能。”這來自大自然的雞公崠風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用這大自然的風源造福人類,真是一項創舉。想到此,一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風電拓寬致富路 徐徐山風把我帶進了上世紀70年代初。那時治平家鄉貧窮落后,尤其缺乏電力資源,給鄉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農戶大都要用礱、風車人力加工稻谷或用原始的水車碓米;照明大都用竹片、松柴或用煤油燈,弄得滿臉滿手黑不溜秋,薰得滿屋黑乎乎的。 賴支書熱情地說:“到我家吃個農家飯,順便帶你們到村民家瞧瞧。”他家就在雞公崠風電場附近,翻一個小山坡走一段山路便到了。在嶄新的二層樓里,我看見家電齊全。賴支書樂呵呵地對我們說:“這些家用電器所用的電都是風機并網發的電。” 我深有感觸地說:“風電改變了上世紀70年代畬鄉的落后面貌!”賴支書也興致勃勃地回答說:“雞公崠風電項目是2016年9月開始施工的。因這里風能質量最佳,是旅游觀光的好項目。治平畬鄉已完成‘雞公崠生態旅游區規劃’,定位為‘訪畬探源,崠觀天下’(即訪問畬族鄉,探訪汀江源、客家源、畬族源,登頂雞公崠觀天下)。預計此項目的開發可拉動就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00人以上,人均收入可達25000元以上。從而實現農民增收、村財增收,助推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 仰望高高的風電場,耳聞目睹了畬村的嶄新風貌,我思緒萬千。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詮釋。我想,畬鄉人民能充分利用大自然“風”的資源,來敲開致富奔小康的大門,無不折射出畬鄉人民的聰明和智慧。遙望那山頂高聳云天的風機,我看到了畬鄉振興美好的明天。(作者單位:寧化縣文聯) |